本文来源: 众律宝
97
|
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促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24条,是全国法院系统首份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政策性文件,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权属纠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犯著作权纠纷、保障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规范健康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 通过AI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文章如果确认权属?如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生成的文章的权属和责任问题,文章作者应该是谁?它们“写”的文章如果侵权了,谁该承担责任? 《意见》明确,需严格审查人类对生成内容的创作贡献,判断是否符合《著作权法》中“作品”的构成要件。若内容体现人类在提示语设计、参数调整、内容筛选等环节的实质性智力投入,则可能将人类视为作者或共有权利人。 示例:用户通过多次迭代提示语生成特定风格的诗歌,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创作者;而完全由AI自动生成且无人类干预的内容,则可能不构成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对于AI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犯著作权纠纷问题!《意见》提到,要妥善审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权属纠纷,准确界定生成内容性质及其权利归属,要“严格审查相应证据,着重考虑人类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内容的创作贡献,审慎判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符合作品构成要件。 《意见》明确要“妥善厘清各参与主体责任”:“坚持场景化分析思维,根据具体技术原理和行为特点,准确界定被诉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充分考虑应用场景、人类参与干预程度、平台对内容的管控能力、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等因素,明确人工智能开发者、服务提供者以及用户等各方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产业实践相适应的侵权与责任认定规则,厘清合理注意义务边界,兼顾权利保障与产业发展。 《意见》还对保障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规范健康作了规定,提出要“探索完善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通知+必要措施’规则,依法规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等行为。引导人工智能平台企业加强监管,规范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与审核,推动行业形成标准化合规机制”。 《意见》还提出,要“探索研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明确相关证据证明能力、证明力评价标准和审查程序,防范虚假证据风险”。 总结:广东高院的《意见》为AI生成内容的权属与责任认定提供了重要指引,强调“人类贡献”的核心地位及多方责任的场景化划分。未来需进一步通过司法实践细化规则,平衡技术创新与权利保护,推动AI产业健康发展。 |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摘要:“分期商城”模式为何成为投诉新热点?监管利剑下,高息贷款换上新马甲,进而引...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今日(11.20),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
近日(11.14),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6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
2024年5月,重庆市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保指引,开创了地方金融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
上海八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剑指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行为,旨在营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