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通支付遭央行重罚!10项违规与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深度分析

支付曝光台 2025-2-16 10:36 125人围观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根据央行南宁中心支行2025年5月30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中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支付”)因存在10项违规行为,被警告、通报批评,罚款834.9 万 元,没收违法所得1059.624856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也被追责 ...

中通支付遭央行重罚!10项违规与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深度分析

根据央行南宁中心支行2025年5月30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中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支付”)因存在10项违规行为,被警告、通报批评,罚款834.9 万 元,没收违法所得1059.624856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也被追责罚款25万元,体现了“双罚制”的监管原则。具体违规如下:


中通支付遭央行重罚!10项违规与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深度分析

1.未按规定建立网络接口相关制度 2.未按规定办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业务 3.未严格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 4.未履行对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测和相关处置义务 5.未采取有关风险管理措施 6.未按照规定完整传输有关交易信息 7.未能监测特约商户的网络支付接口被转接 8.未按规定进行资金结算 9.未落实有关合规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 10.未按规定采取客户支付指令验证措施。

背景介绍:中通支付的崛起与监管环境

中通支付是中通快递于2023年7月通过收购万通支付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及多省预付卡,为中通快递生态体系的核心金融板块,成为物流行业“唯二”持牌支付机构(另一家为顺丰),填补了中通在金融支付领域的空白


中通支付遭央行重罚!10项违规与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深度分析

2024年4月22日,该公司成功备案“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成为广西首家且唯一获得该资质的本地支付机构,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交易+物流+服务”跨境一体化解决方案。

违规行为深度解析:穿透表面看实质

央行南宁中心支行公布的10项违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系统性风险漏洞,可归纳为五大核心问题领域:

1、支付接口管理失控

接口制度缺失与转接风险:中通支付“未按规定建立网络接口相关制度”和“未能监测特约商户的网络支付接口被转接”直接相关,暴露其对支付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位

在支付业务中,网络支付接口是资金流动的关键通道,若缺乏严格管理制度,极易被不法商户转接用于赌博、诈骗等非法交易。行业内类似违规已被重罚先例,多家支付机构踩雷被重罚。

跨账户转账违规:未按规定办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业务”反映出中通支付在账户隔离管理上的重大缺陷。根据监管规定,支付机构必须严格区分自有资金与客户备付金,违规操作可能导致挪用客户资金风险,这也是2025年监管重点打击的领域。

2、反洗钱机制形同虚设

客户尽职调查缺失:处罚事由中“未严格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直指反洗钱核心漏洞。支付机构需对商户身份、经营状况、交易背景进行穿透式审核,而中通支付显然未能有效落实,导致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其平台洗钱。

可疑交易监测失效:与“未履行对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测和相关处置义务”、“未采取有关风险管理措施”形成风险链条。这三项违规共同表明中通支付的反洗钱系统存在严重功能性缺陷,无法及时识别和拦截异常资金流动。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网银在线等多家机构因“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被罚,反映出监管对此类违规的零容忍态度。

3、交易信息管理缺陷

信息传输不完整:未按照规定完整传输有关交易信息”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导致交易链条关键信息缺失。完整交易信息包含商户编号、交易时间、金额等要素,是风险监测和调查取证的基础,信息不完整将严重削弱风险防控能力。

4、资金结算违规操作

违规结算问题:未按规定进行资金结算”可能涉及挪用商户结算款或为非法平台提供“二清”服务。央行明令禁止支付机构未经批准开展T+0垫资结算,但部分机构为吸引商户仍违规操作。

5、内控体系系统性失效

制度与执行双缺失:“未落实有关合规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表明中通支付的公司治理存在根本缺陷。合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文件层面,必须嵌入业务流程各环节。2025年一季度处罚案例显示,监管对“形式化合规”的容忍度显著降低。

支付指令验证漏洞:未按规定采取客户支付指令验证措施”使交易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在数字支付时代,支付指令验证是防范盗刷、欺诈的第一道防线,中通支付在此环节的疏漏可能导致大规模客户资金损失。

监管态势分析:2025年支付行业强监管趋势

此次处罚发生在2025年支付行业严监管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与执法特点:

处罚力度空前:2025年仅1-3月,央行已对支付机构开出超20张罚单,罚没总额达3032万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千万元级大额罚单频现,如北京雅酷时空被罚没1199万元、广州市汇聚支付被罚没1061万元369。中通支付单笔罚没金额高达1894.5万元(含没收违法所得1059.6万元及罚款834.9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监管对系统性风险漏洞的零容忍态度。

“双罚制”常态化:本次处罚延续了2025年强化问责的监管趋势,在处罚机构的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个人责任。监管通过“双罚制”传递明确信号:风险管控必须落实到人。

监管科技升级:央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监管科技手段大幅提升违规行为识别能力。过去难以发现的“未完整传输交易信息”、“接口转接”等隐蔽违规如今无所遁形。

跨境支付成重点:作为面向东盟的跨境支付持牌机构,中通支付肩负人民币国际化前沿阵地职责,其违规行为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央行南宁中心支行此次重拳出击,彰显对跨境业务合规性的高度重视。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年均增长80%的南宁片区,此类处罚具有警示全行业的效应。

影响与挑战:重罚后的多重冲击

此次处罚对中通支付及其关联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既带来短期冲击,也构成长期战略挑战。

1、短期直接影响

重大财务损失:罚没款项总额高达1894.5万元(含没收违法所得1059.6万元及罚款834.9万元),相当于中型支付机构全年净利润水平。参考中通快递2023年报,其单件快递利润已降至较低水平,此次处罚金额需数亿件快递业务才能弥补。

业务受限风险:若整改未达监管要求,中通支付可能面临业务暂停或牌照续展危机。2016年中汇支付就曾因违规被吊销12省市收单资质;2023年多家支付机构牌照续展时被缩窄业务范围。对刚获跨境支付资质的中通支付而言,此类处罚可能影响其核心战略布局。

东盟市场拓展受阻:中通支付在南宁五象新区投资建设的新零售智慧产业园(占地80亩)是其跨境战略的重要支点。处罚事件可能引发合作方信任危机,特别是与国际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刚达成的合作意向可能面临重新评估。

2、长期声誉与战略挑战

“钱从南宁过”战略受挫:广西自贸区着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结算枢纽,中通支付作为本地唯一持牌跨境支付机构,本应成为区域金融创新的标杆。但此次事件暴露的风控漏洞,可能导致地方政府重新评估其战略地位,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减弱。

历史遗留问题再现:中通体系并非首次因支付漏洞陷入争议。早在2016年,中通快递的“代收货款”服务就因无需审核寄件人资质,被不法分子利用发送“MTSF hair”等三无产品实施诈骗,消费者未购物却被迫付款。此次处罚显示,其内部管控痼疾仍未根治

行业竞争劣势加剧:在2025年支付行业“严监管、强合规”的洗牌期,风控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中通支付因合规缺陷被重罚,可能在与支付宝、银联等头部机构的跨境支付竞争中丧失市场份额,甚至影响母公司中通快递“物流+支付”的生态闭环战略。

结语:央行南宁中心支行对中通支付的重罚,既是2025年支付行业严监管的典型案例,也揭示了跨境支付创新与风险管控的深刻矛盾。随着监管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双罚制”的常态化,支付机构“重业务、轻合规”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