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深度观察:车贷"高息高返"落幕!一场银行车商与消费者的利益博弈

金融帮 2025-10-10 02:43 90人围观 财经频道

# 财经频道
6月初,一场由监管主导、银行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的大幕正陆续在各地拉开。四川、河南开封、信阳等多地银行业协会密集出台汽车消费金融自律公约,剑指高额返佣、诱导消费等市场乱象。汽车销售展厅里的计算器再 ...

深度观察:车贷"高息高返"落幕!一场银行车商与消费者的利益博弈

6月初,一场由监管主导、银行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的大幕正陆续在各地拉开。四川、河南开封、信阳等多地银行业协会密集出台汽车消费金融自律公约,剑指高额返佣、诱导消费等市场乱象。

汽车销售展厅里的计算器再难算出“贷款比全款更划算”的神奇数字。曾经,靠着“贷款买车比全款更划算”的推销话术,他往往能轻松拿下订单。如今,却不得不反复向客户解释。

01 高息高返"模式的形成逻辑

所谓“高息高返”,是指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向汽车经销商支付高额佣金以换取合作。“经销商通过推荐客户办理车贷获得银行返点,用于车价补贴或促销。银行则通过提供期限较长的车贷赚取利息。

银行的焦虑:在零售信贷增长乏力(尤其是房贷萎缩)的背景下,汽车消费贷款成为银行争夺的优质资产。但银行缺乏直客渠道,90%以上客户资源被4S店垄断。

车商的利益驱动:汽车经销商通过推荐高返佣贷款产品,可获得贷款金额12-17%的返点。以25万元车价为例,车商通过返点可让利2-3万元,制造"贷款比全款便宜"的假象。

消费者的投机心理:在"长贷短还"规则下(如5年期贷款满2年可免违约金提前还款),消费者通过短期承担高息换取车价直降,形成"不贷款就吃亏"的群体认知。

这种模式实质是银行用未来5年的利息收益换取市场份额,车商用短期返佣刺激销量,消费者用时间成本置换购车优惠的"三方赌局"。

02 繁荣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表面上看,“高息高返”实现了三方共赢:银行放出贷款,经销商促进销售,消费者获得优惠。然而,这种模式埋藏着诸多隐患,逐渐演变成一场危险的游戏。看似共赢的模式,已衍生出三重危机:

银行利润黑洞:当实际贷款存续期(平均2.5年)远低于预期(5年)时,银行面临双重损失:前期支付的返佣成本无法回收(以100万贷款为例,15%返佣即15万),后期利息收入大幅缩水。根据公开资料某股份制银行测算,该业务实际年化收益率已跌破2%,远低于资金成本。

市场秩序扭曲:部分车商为获取更高返佣,诱导客户虚报收入、伪造流水,甚至出现"零首付+套现"的灰色产业链。奔驰、大众等汽车金融公司曾因违规放贷收到百万级罚单。

消费者权益受损:"两年免息"实为前低后高的阶梯利率设计。以某新能源车19.49万元贷款方案为例,前2年月供3248元(0息),后3年月供骤增至3734元(年化利率5.66%),若未及时提前还款,总利息达17483元。更有多起投诉显示,部分银行在客户提前还款时突然要求支付3-5%违约金。

03 监管重拳下的行业地震

自2025年1月重庆率先出台整改令后,全国多地已形成"监管+自律"组合拳,很多银行调整速度超出市场预期。部分银行将贷款返佣比例从15%大幅调降至5%,年费率同步下调至3%,转向“低息低返”甚至“低息零返”模式。

政策层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停止新增高返佣商户,存量业务全面清理。重庆、四川等地明确要求车贷年化利率不得突破LPR四倍(当前约15.2%)。

行业自律:四川、河南开封、信阳等地银行业协会推出"三个杜绝"公约,严禁车商推荐高佣金产品、诱导提前还款、扭曲贷款意愿。四川将车贷返佣比例压降至5%以下。

银行调整:农行北京分行将返佣比例从15%砍至5%;上海地区国有大行将提前还款违约金从5%提升至10%,免违约金还款期延长至4年。

04 汽车金融的未来图景

随着“高息高返”模式落幕,汽车金融市场正经历深刻重构。传统经销商面临利润结构再造的挑战,银行则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高息高返"退场后,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服务价值回归:银行开始试点"审批时效承诺"(如24小时放款)、"定制化还款方案"等增值服务。某国有大行推出"新能源汽车生态贷",整合充电桩分期、电池质保等场景化服务。


科技赋能风控:借助大数据建模,银行正建立客户分级体系。对优质客户提供低息贷款(年化3.5%-4.5%),对高风险客户采用高息覆盖风险(年化8%-12%)。


多元渠道竞争:汽车金融公司凭借厂商渠道优势,推出"以租代购"等创新产品;互联网平台通过流量入口,发展直客式车贷(如某平台"0服务费+利率比价"模式获客增速)。

结语:这场变革的影响远超经销商层面。随着“高息高返”模式退场,汽车行业竞争维度将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和服务赛道。智能驾驶体验、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差异化竞争要素将成为主流,行业有望告别“内卷”,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银行不再为市场份额支付高额“买路钱”,当经销商不再依赖金融返佣生存,中国汽车市场才真正迎来成熟发展的黎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