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钱支付”),被央行上海分行警告,并罚款人民币625万元。具体违法行为如下:
1、违反清算管理规定;2.违反账户管理规定;3.违反商户管理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2025年6月26日。 01快钱支付近年处罚史:整改未阻监管追责此次处罚是快钱支付自2022年以来第四次公开领罚,多次因同类问题被罚,反映其合规机制存在系统性漏洞。凸显监管对其合规问题的持续高压态势。累计罚款超1700万元,且违规类型高度重复,整改效果存疑。 2022年1月:快钱支付因违反账户/清算管理、反洗钱不力(如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被罚1004万元(时任CEO及副总裁连带被罚12万元)。 2023年7月:快钱支付海南分公司因资金结算至非同名账户、违规提供“T+0”结算等问题被罚73万元。 2025年4月:快钱支付山东分公司因清算管理违规被罚2万元,暴露分支机构风控薄弱。 02双罚制、高额罚单与牌照缩减“双罚制”常态化,2025年4月,杉德支付、汇付支付等机构高管因清算/商户管理问题被追责(罚款10万-35万元)。2025年5月,电银信息被罚571万元,总经理连带罚35万元。 千万级罚单频现,行业头部机构成重点监管对象,2022年快钱支付千万罚单后,2025年电银信息再领超500万罚单。 牌照持续出清,2025年已有5家支付机构注销牌照,行业持牌机构缩减至170家(累计注销101张),预付卡类机构淘汰率超80%。 结语:本次625万罚单虽非快钱支付史上最高,但重复违规表明其整改未触及根源。在支付行业“减量增质”的监管逻辑下,机构需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控”,否则或将步飞银支付等后尘,面临退出市场的终局。支付行业的严监管态势,已从短期整顿升级为长期机制建设,合规能力正成为企业存续的真正牌照。 |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摘要:“分期商城”模式为何成为投诉新热点?监管利剑下,高息贷款换上新马甲,进而引...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今日(11.20),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
近日(11.14),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6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
2024年5月,重庆市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保指引,开创了地方金融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
上海八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剑指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行为,旨在营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