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内控管理存在缺陷。 违规行为被罚没合计544.12万元。
同时,该分行还有5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罚:莫湘婷被禁止5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杨旭被禁止3年,章意鑫被禁止1年,成语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吴文韬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半月前(9月30日),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还曾因“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被罚款200万元。连续处罚不禁让人质疑,平安银行的合规管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1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的违规事实与处罚细节根据处罚信息,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存在三项主要违规行为:“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内控管理存在缺陷”。这三项违规都直指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风险控制环节。 “三查”制度是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基石,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这一环节的失效意味着银行在贷款发放的全流程都存在风险盲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处罚中提到“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这类表述在监管处罚中较为罕见,暗示了可能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合规文化缺陷。 监管对5名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措施体现了“惩处到人”的监管思路。特别是对莫湘婷、杨旭和章意鑫三人分别采取1-5年不等的行业禁入措施,表明监管认为违规行为与个人责任直接相关。 这种处罚力度在近年来的银行业监管中颇为严厉,传递出监管层对信贷领域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 02反复违规的历史轨迹平安银行的合规问题并非偶发。近年来,该行及其分支机构已多次因各类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统计显示,2024年全年平安银行累计领罚17次,合计罚款金额达7924.58万元,以下列举22年-24年的部分罚单信息。 2024年05月:平安银行总行因五大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没6723.98万元。违规事项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多个方面。 2023年12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信用卡异常交易行为监控不力”等违规行为被深圳监管局罚款600万元。 2023年07月:平安银行因10项违法行为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3492.5万元。 2022年04月: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尽职被罚款30万元。 平安银行的合规问题呈现系统性特征:从总行到分支行,从公司治理到具体业务,违规行为覆盖银行经营的多个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信贷管理问题在不同分支机构反复出现,表明问题已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整体合规风控体系存在缺陷。 03平安银行业绩持续下滑合规问题的背后,是平安银行面临的业绩压力。2024年,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年报:实现年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3%;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19%。 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延续跌势: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净息差1.80%,较2024年末下降16个基点。 在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收缩尤为明显。截至2023年9月底,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数量约为6462.49万张,较年末下降6.3%;总交易金额同比下降达17.8%。 04平安银行旗下平安消金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10月10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报显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旗下“平安消费金融”APP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 这已是该公司第二次因个人信息收集问题被监管点名。早在2021年5月,该APP就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国家网信办通报。 实测发现,用户在平安消费金融APP进行注册种强制性的捆绑授权,涉嫌侵犯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平安消费金融的投诉量已超过1.3万条。用户投诉集中在“暴力催收”、“高额隐形费用”及“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代偿”等领域。 根据平安消费金融最新的纰漏显示,贷后合作方43家(催收机构),助贷合作机构17家。值得注意的是,贷后合作方从2023年末仅10家,到2025年9月已增长至43。合作机构中包含12家律师事务所,占比接近30%。 附1:平安消金助贷合作机构名单(2025.8.15公示版)
附2:平安消金贷后合作机构名单(2025.9.8公示版)
备注:本账号主体为自媒体,非新闻机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摘要:“分期商城”模式为何成为投诉新热点?监管利剑下,高息贷款换上新马甲,进而引...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今日(11.20),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
近日(11.14),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6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
2024年5月,重庆市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保指引,开创了地方金融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
上海八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剑指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行为,旨在营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