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一纸新规悄然出台,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数百万网贷纠纷的解决路径。《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删除了原有条款中关于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由互联网法院管辖的规定(此类纠纷案件下称“网贷”)。 这一看似技术性的调整,背后折射出互联网审判体系七年来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新规将于明日(11月1日)正式实施。 01新旧规定对比:不仅仅是管辖法院的变化2018年规定的出台背景:当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相关纠纷呈爆炸式增长。为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效率,最高法设立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相关案件。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视为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 七年来互联网法院的实践成果:据统计,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累计处理网贷纠纷超过150万件,平均审理周期比传统法院缩短40%以上。全流程在线审理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成为司法便民的典范。 2025年新规的核心变化:本次修订删除了“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由互联网法院管辖的条款。这意味着,即便是全流程在线完成的网络贷款纠纷,也将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非“一刀切”,其他具有互联网特性的案件,如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等,仍由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 02新规实施后的多重影响:诉讼格局面临重构案件数量分布的重新洗牌:此前,三家互联网法院集中处理全国范围内的网贷纠纷,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大量网贷案件分散到全国3000多家基层法院。这对于案件数量原本就庞大的基层法院而言,无疑增加了新的压力。 裁判标准统一的挑战:互联网法院在长期专门审理网贷案件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和证据规则。案件分散到各地法院后,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尤其是在利息计算、违约金认定、电子证据采信等关键问题上。 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变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原本可以在一个法院集中起诉大批量案件,现在可能需要向多个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诉讼成本和管理成本将显著增加。而对于债务人来说,应诉地点可能变得更加分散,异地应诉的成本也不容忽视。 对网贷行业生态的深远影响:“这一变化将促使网贷平台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业内专家分析,“过去依赖于互联网法院高效裁决的催收模式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平台可能更加重视贷前风控而非贷后诉讼。” 03新旧交替期管辖权问题分析过渡期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对于11月1日前已签订但在之后产生纠纷的网贷合同,建议适用“程序从新”原则,即按照起诉时的法律规定确定管辖权。但为避免争议,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管辖法院。 约定管辖与法定管辖的冲突解决:网贷合同通常约定由债权人所在地法院管辖。众律宝团队指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5条,这种约定管辖优于法定管辖,除非约定不明或违反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规定。这意味着,即使新规实施,合同中的管辖约定依旧有效。 “线上线下混合合同”的管辖权认定难题:部分网贷合同虽然在线签订,但后续可能有线下沟通、催收行为。众律宝团队分析,这类“混合合同”的管辖权认定可能成为争议焦点。判断标准将侧重于合同核心义务的履行方式。 债务人管辖权异议权的行使:众律宝团队特别提醒,对于明显无管辖权的法院受理的案件,债务人应在答辩期内提出异议,否则可能被视为接受该法院管辖。提出异议时,应提供合同约定、债务人住所地等证明材料。 04应对策略:机遇与挑战并存避免消极应诉,防止缺席判决:新规实施初期,一些债务人可能因不了解管辖法院变化而未能及时应诉。众律宝强调,缺席判决可能损害债务人权益,导致债权人主张全部得到支持。 合理利用管辖权异议制度:如受案法院明显无管辖权,债务人可在答辩期内(收到起诉状副本后15日内)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成立后,案件将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为债务人争取更多准备时间。 证据准备重点的转变:地方法院可能比互联网法院更注重传统证据形式。众律宝团队建议,债务人应妥善保存还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而不仅依赖于电子数据。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的渠道:面对诉讼,债务人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或通过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公益法律服务热线获得帮助。经济困难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法律援助。 协商还款的最佳时机:众律宝观察到,在法院变更初期,部分债权人可能更愿意协商和解,以避免适应新管辖制度的不确定性。这为债务人提供了协商还款的有利时间窗口。 结语:最高法院此次调整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是对七年来互联网审判实践的理性审视与优化。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积累了充足经验基础上的制度完善。 对于债务人而言,这一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需要适应新的诉讼环境;另一方面,也获得了更加贴近本地的司法救济渠道。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应对,了解自身权利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司法的进步,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的理性与智慧。 在法治框架下寻求公平解决纠纷,才是应对变化的根本之道。 声明:本文依据《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创作的观点分享,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持证律师。 |
今日(11.10),工信部的工信微报发布了一则通报,近期,经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摘要:“分期商城”模式为何成为投诉新热点?监管利剑下,高息贷款换上新马甲,进而引...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今日(11.20),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
近日(11.14),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6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
2024年5月,重庆市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保指引,开创了地方金融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